梁鸿反思家长以爱之名压抑孩子,呼吁改变教育观念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09:00:31 山西省晋中宏昌教育有限公司

我突然意识到,我无法回应和碰触我孩子的痛苦,不是因为我不了解他,而是因为,我自己可能就是他痛苦的来源之一。在以爱为名的种种行为和话语中,我,我们这些自诩为爱孩子的人,逐渐走向了爱的反面。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爱,不知道怎么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,不知道怎么连接孩子,更不知道我们应当怎么穷其一生去应对我们生命内部的“恶”——由无知、懦弱和盲从化合而成的对孩子的压抑。快乐、幸福是如此遥远,以至于许多孩子被置于无限的灰暗之中,找不到出路。

……

孩子们所需要的包容、耐心和真诚,没有一个家长做到,尊重更没有。实际上,大部分家长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都会迁怒于孩子,会为一点点小事打孩子。因为在这个社会结构中,只有小孩是最方便的、最弱势的和最安全的,他们不会反抗。一旦开始打孩子,家长就很难停下来,越打越上瘾。在打孩子的过程中,他们的权威得到了保证,情绪得到了宣泄。

……

父母这一代才是“空心病人”,能挣来钱,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就非常满足。但是,青少年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,父母要求的是功成名就,孩子想的是“我为什么活着”“怎样活着更有意义”。并且,当孩子这样想的时候,家长往往会嗤之以鼻,会批评孩子幼稚,完全否定孩子的思想。

……

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内在自我的建立。支撑你走完漫长一生的不只是你的知识,还有你的内在自我是不是足够稳定。但是,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推着拽着一刻都不得闲的中国孩子,很难有自我意识和内驱力。家长总是会拿社会上的成功案例来确定自已所做的事情,并由此要求孩子,他们首先考虑的从来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……

你作为家长,不管你是为了孩子不出去打工,日子过得很艰辛,或者是牺牲了自己的事业、身体等等,都是你作为一个成人的自己的选择,不能把你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转嫁到孩子那里。我们总是陷在自己的观念里无法拔出来,不愿意反思自己。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你对孩子的奉献和一切努力,而是说,我们自己的内心观念要先改变。

——梁鸿《要有光》

#人平陪你读好书##教育的底层思维##行走中的父母课#

发布于:黑龙江